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;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。”

——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
《滕王阁序》是王勃在唐代初年创作的骈文名篇,以华丽的辞藻和精致的对仗著称。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极具动感和美感的秋日江南景色,表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悟的交融。

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这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,天边的晚霞与一只孤鹜(野鸭)在空中齐飞的画面,同时宽广的秋水与辽阔的长天融为一体,仿佛天地之间浑然一色,极具视觉冲击力。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和谐与壮美,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广阔胸襟。落霞孤鹜,象征着天地间的孤寂与永恒,而秋水长天则象征着生命的广阔与无尽。在这简短的两句中,诗人巧妙地将动态与静态结合,创造出一种动静相宜的美感,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壮丽。

“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;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。”这一句通过对声音和画面的描写,将江南水乡的暮景刻画得生动而传神。渔舟唱晚,渔人们在夕阳西下时悠扬的歌声,回荡在彭蠡湖的岸边,仿佛将整个湖面都填满了。这种景象不仅表达了渔人的闲适与恬淡,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。而“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”则描绘了寒秋时节,南飞的雁阵因为寒冷而惊起,阵阵雁鸣回荡在衡阳的江面上,给人一种凄凉、孤寂的感觉。这一画面和前句的渔舟唱晚形成鲜明的对比,增添了文章的层次感与深度。

王勃以精炼的语言、优美的对仗,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秋景图,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。文章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,也包含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。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王勃高超的文辞技巧,也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,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,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淡淡哀愁。

这段文字因其优美的辞藻和深邃的意境,成为了古典文学中备受推崇的名句。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,既适合用于摘抄,也能在细细品味中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