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探苏州市吴江区先蚕祠之砖雕门楼

当你畅游于江南古镇,被水乡中的建筑、园林、小桥之精美所折服,你可知道,江南原本就该如此。

曾几何时,这些潮湿的房屋,陡峭的楼梯,咯吱发响的地板,这些自行车都需要扛着过桥,颠簸的石板小弄,汽车开不进镇中心,都成了落后的象征,被人们所遗弃。

人们一拆而快之,小弄拆石板铺上水泥,市河一填,小桥一拆,就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。

直到今天,我们还能见到的保存完好、原汁原味小镇,基本是在上世纪下半叶中,经济相对不发达,出行不太方便,区域面积较小的小镇。

苏州南端的盛泽镇是著名的丝绸产地,享有“日出万绸,衣被天下”的美誉,和苏州、杭州、湖州并称为四大绸都,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诞生于此。本来可称江南第一水乡,却在保护古镇风貌上落后了。

然古镇风貌虽荡然无存,但悠久的丝绸文化,发达的经济水平,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存,可惜的是,都成了散点分布。

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,苏州园林108个园林名录之一的先蚕祠是盛泽镇幸存下来最大的宝贝。

这是我国唯一仅存的祭拜蚕神的祠庙,门前的砖雕门楼精美绝伦。但地处这工业大镇,很少有游客光顾,专家学者也少有研究。

所以,仅以此文,抛砖引玉,斗胆初探一下这座砖雕门楼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。

精美绝伦

先蚕祠又名蚕花殿或蚕王殿,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,是祭祀蚕丝行业祖师——嫘祖的公祠。

先蚕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(1840),为盛泽丝业商人公建,已经有180余年历史。2013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先蚕祠是汉族古典庙堂式建筑,正面砖雕门楼飞檐斗拱,气势轩昂,精美绝伦。

门楼的基本构架,沿袭了明末清初时期的基本制式,由斗拱、上枋、挂落、字牌、兜肚、垂莲柱、下枋等构件要素组成,尽显苏式砖雕艺术的精华。

构架拆解

从先蚕祠的屋脊塑雕来看,鸱吻脊饰为螭吻脊,两根长须高高飘扬,特别的是尾巴向内侧卷起,包裹着背兽,背兽身上插着三叉戟。

而左右两个背兽又不对称,左侧面朝内侧,右侧朝外,因为风化严重,猜测为祥兽狻猊,有护佑平安之意。插上三叉戟,寓意防灾、镇宅。

相对比较难以辨别是垂脊脊饰,初看为鱼,因长得肉嘟嘟的,越看越像蚕,盛泽人将蚕称之为“蚕宝宝”,是否可以大胆设想,当初匠人想将其塑成“蚕宝宝”的形象,又恐遭非议,遂做成了鱼形的蚕。

而“蚕宝宝”面前各躺着两只神兽,左侧为狮子,有趣的是右侧这鸟头鱼身,又像鲃鱼。

在屋脊之上,刻画动物之多,形态各异,栩栩如生,在江南一带的祠庙类建筑中,堪称罕见。

从官方的推荐来看,上坊的砖雕图案为嫘祖养蚕,但从砖雕的内容来看,和养蚕并无关联,分明是一个结婚迎亲的场面:

从右侧望去,迎亲队伍后面有一辆装满钱币的嫁妆车和手持爆竹的人。整个队伍洋溢着欢乐和热闹的气氛。

再往前就是一对新人,新郞骑着高头大马,新娘坐着车,车夫在后,媒婆和丫环在车前。

最左侧有一栋宅院,一位家人立于门外,似乎有点着急地等待着新人。

这分明是婚礼场景,似乎和嫘祖养蚕并无关联。但仔细分析,在《新人》图中发现,新郞长髯飘飘,新娘的岁数也似乎比较大,而新娘没有坐八抬大轿,所坐车宽大尊贵,疑为“神舆”。

蚕花祠供奉的是嫘祖,又称“蚕花娘娘”。据史料记载,为黄帝正妃,迎娶时双方岁数也不小了,因此,基本可以断定,上坊砖雕描写的是黄帝迎娶嫘祖的场景。

嫘祖驯养家蚕、创造蚕丝业,嫁黄帝为正妃后,“旨定农桑,法制衣裳,兴嫁娶,尚礼仪,架宫室,奠国基”,联合炎帝,战胜蚩尤,统一华夏,深受人民爱戴。

右侧兜肚砖雕着“尧王访舜”的典故。尧王为了寻找接班人,装扮成一个普通百姓,四处闲游。

一天,尧王来到一个村庄,看见一个后生在山洞中赶着一条黄牛耕田,问一个后生耕田是黄牛好还是水牛好,后生不回答。

尧王转身就走,后生追上尧王,解释说不能在黄牛面前讲它不行,因为它辛苦帮他犁田。尧王感动,问后生名字,得知是舜。

尧王请舜停止犁田,跟他去京城办事。舜因处世慎重、办事公道而受到尧王的重用,并最终继承了帝位。

这幅砖雕尧王在右上方,而舜在左下方牵着一头牛,让我们重新回忆起这有趣的选才情景。

在中国历史上,舜传大禹是最后一次帝位禅让。舜年老之后,举荐禅让禹为天子。禹谦让推辞,力推舜的儿子商均为天子。

禹领导各部诸侯治水二十年,消除洪水威胁,保障人民安居乐业。他还击败三苗部族,将其驱逐到南方丹江汉水流域,巩固了中原地区的稳定,并维护了君权。

可是天下诸侯不去朝拜商均,都去朝拜禹。于是,禹就顺应民意,面南背北即天子位,国号为夏。

左侧兜肚的砖雕表现了传位的场景,刻画得入丝入扣,能感受到现场的一片祥和喜庆。

后稷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奠基人,称之为“五谷之神”。在尧舜时期,他担任华夏部落联盟的农师,教导百姓如何进行耕作和收获。稼指的是耕作,穑则是收获。因此,稼穑就是播种和收割粮食。

先蚕祠代表的是农耕文化,下坊砖雕反映了后稷指导百姓耕作粮食的场景:有的提桶浇水、有的牵牛耕地、有的筛选种子……一派农忙的景象。

后记